在圣地的佛光中告别大西北
——大西北文化考察掠影之八
考察车缓缓驶出日月山,文成公主美丽的身影也渐渐在滚滚黄尘中远去。为了赶在日落之前抵达西宁住宿,搭乘明天一早西宁到广州的飞机,司机加大了油门,考察车顿然象脱缰的野马奔驰在空旷的山路上。按计划 ,我们的最后一个考察点是西宁的塔尔寺。
塔尔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莲花山坳中,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俗称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是藏区黄教六大寺院之一, 也是青海省首屈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省会西宁市26公里。塔尔寺的由来,先有塔,而后有寺,故名塔尔寺。(图一)
塔尔寺始建于公元1379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600余亩。塔尔寺是青海省和中国西北地区的佛教中心和黄教的圣地,整座寺依山叠砌、蜿蜒起伏、错落有致、气势磅礴、壮观。位于寺中心的大金瓦殿,绿墙金瓦,灿烂辉煌,是该寺的主建筑,它与小金瓦殿(护法神殿),大经堂等建筑形成了集汉藏技术于一体的宏伟建筑群。殿内佛像造型生动优美,超然神圣。栩栩如生的酥油花,绚丽多彩的壁画和色彩绚烂的堆绣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每年举行的佛事活动“四大法会”,更是热闹非凡,游人如潮。(图二 )
塔尔寺是宗喀巴大师罗桑扎巴(1357-1419)的诞生地。宗喀巴大师早年学经于夏琼寺,16岁去西藏深造,改革西藏佛教,创立格鲁派(黄教),成为 一代宗师。万历十年(1582)第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第二次来青海,指示扩建塔尔寺,赐赠供奉佛像,并进行各种建寺仪式。从此,塔尔寺先后建成达赖行宫、三世达赖灵塔殿、九间殿、依怙殿、释迦殿等。经四世达赖指示,万历四十年(1612)正月,正式建立显宗学院,讲经开法,标志着塔尔寺成为格鲁派的正规寺院。(图三)
塔尔寺最吸引游人眼球的地方就是大经堂。大经堂是土木结构的藏式平顶建筑,是塔尔寺建筑中规模最大的。其建筑面积近2千平方米,是拥有168根大柱的大型经堂,初建于明朝万历三十四年,即公元1606年。它是寺院喇嘛集中诵经的地方,堂内设有佛团垫,可供千余喇嘛集体打座诵经。在1千多平方米的屋面上,按照宗教法制和西藏传统艺术、装有铜制镏金的金鹿法轮、各式金幢、宝瓶、宝塔、宝伞和倒钟等,把一个单调的草泥平顶打扮得绚丽多彩。远眺平顶,金碧辉煌,给人以威严之感。(图四)
塔尔寺是藏区非常有名的寺庙,但是最有特点的当数一年一度的晒大佛或晒大唐卡,又名“展佛节”。“展佛”即请出放置一年的巨大佛像在露天展示,一方面从保护的角度,防霉变和虫咬,更重要的是寺庙僧人和信教群众对佛祖朝拜供养的一种特殊方式。 “晒大佛”结束后,在塔尔寺内的广场上就要举行跳神,喇嘛们带上各种的假面,跳起了各种宗教舞蹈。在跳神的同时,喇嘛还要念经祈祷,演藏戏,这是寺庙一年一度表演宗教艺术的舞台,是人神联欢的盛会。塔尔寺晒大佛时,吸引了非常多的游客来参观,包括一些外国喇嘛和友人前来助兴。(图五)
风雨兼程的考察,使人淡化了时间的概念,一转眼,暑假已经过了一大半了,由政协组织的这一次考察可以说是圆满地划上了句号。回想这一路走来,虽然风尘仆仆,但却饱读了苍凉、荒漠、古老、奇伟、震撼和瑰丽的内涵,它的收获和体验,是在任何书山文海中难以得到的,正如王安石老先生在《游褒禅山记》中所感慨的:“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当我们走出塔尔寺的大门,西域酷热的阳光已经光耀大地,塔尔寺庙宇的佛光闪烁,金碧辉煌,在黄教圣地塔尔寺的佛光中,我们挥一挥衣袖,带走了大西北的一片云彩,心灵深处仿佛感受到了沉重后的轻松和超脱。
再见吧,大西北。
<br><br><br><br><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