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者在大英博物馆体验古罗马奴隶劳动
它们成为中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成为生活“必需品”
本报驻意大利记者/陈坚
本报驻法国记者/吴辛欣
本报驻英国记者/涂赟
本报驻阿根廷记者/李姗姗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地博物馆都举办各种宣传和纪念活动,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和走进博物馆。今年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与记忆”,动员公众同博物馆一起探索与发现历史记忆,共同保护人类珍稀而脆弱的文化遗产。如今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都在想方设法挣人气,它们各有自己的“法宝”。
煞费苦心寓教于“游”
意大利完全可以说是一个博物馆的王国,单是真正的博物馆就有1500多座,如果加上具有博物馆性质的城堡、教堂和名人故居等,总数则达到惊人的3000多家。
意大利的博物馆因为数量庞大、藏品丰富而闻名,同时也因为它们贴近公众和寓教于“游”的特点而广为人知。各类大小博物馆一般都会通过巧妙的方式为游客设计出最为合理的参观线路,游客因此不需要为如何设计参观线路煞费苦心,也不会因此错过重要的展品。
此外,博物馆会向游客提供多语言电子导游讲解器,博物馆内配备的多媒体应用系统,还可以实现游客与博物馆的互动。这些功能都使游客在参观博物馆时能够多方位、深入地了解蕴涵在文物之中的信息。
意大利的博物馆通过各种手段来吸引民众,其中包括延长开放时间、不定期免费开放、举办展览、与学校合作开展相关教学课程、推出家庭和团体优惠套票、出版相关书籍和组织学术研讨会等等。此外,许多博物馆还拥有自己的网站,公众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也能够对博物馆的历史、藏品等进行比较详尽的了解。
经过多年的发展,除了作为各类藏品的收藏地之外,意大利的博物馆早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社会教育基地,引领公众在参观之余从历史中去学习、感悟和思考。
教师学生免费参观
如果将法国人和博物馆联系起来,那我们可以用“乐此不疲”四个字来形容。法国人喜欢艺术,钟爱文化,所以他们从小就养成了参观博物馆的习惯。根据一项统计,法国6500万人口中,每年有5200万人至少参观了一次博物馆。他们将博物馆之旅称作与“艺术品和历史的直接对话”。
法国国民对文化普遍怀有浓厚的兴趣,而政府每年也在加大在文化领域的投入,特别是每年对各类博物馆给予不同程度的财政补贴。目前,法国各类博物馆普遍坚持低价政策,票价基本保持在10欧元左右。
就拿我们熟悉的卢浮宫来说,早在2002年,卢浮宫就推出了参观的通行证。一张一次性的参观门票是9.5欧元,但是如果你办了月票、年卡,那就要便宜很多。走在卢浮宫里,我们常常会看到某个中学的老师带着一群学生来卢浮宫里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