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高速公路的这段行程,很有乡野气息。北方温寒地带特有的乔木,以及满山坡的牧草,铺陈在车窗外,间或出现几座木屋。这里是打发时光的好地方。来这里买个牧场,住进某个木屋,倒是不错。
休闲生活
田园风光持续了一个多钟头,乡村公路将我们带进一座名为Smith Falls的小镇。Smith Falls是里多运河一系列梯级船闸中的一座。看这名字就知道,小镇以及船闸得名于一座瀑布。如今,船闸依然还在。只是和三峡比,已不算巨大。但它却是当时运河系统中一系列航运枢纽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如今里多运河博物馆的所在。夏日午后,慵懒的阳光下,它静静地躺在小镇一隅。
加了油,我们继续赶路。约一个多小时后,路边,北美常见的独立住宅逐渐密集,渥太华到了。离开公路没多久,成片的独立住宅突然被两侧的高楼取代。在市中心与城市外围之间,建筑高度的这种突变,我们在多伦多也见过。国会山很快就出现在窗外,我们过桥,入住威斯汀酒店。进到酒店之后发现,陪我们一路的里多运河还在,它就在酒店房间的窗外。
观瀑布
窗外,是桥的上游。这段运河非常平缓,不时驶过的游船,经过河边绿地,水岸餐厅,国家艺术中心(National Arts Centre),以及一座学院派建筑。学院派建筑的门廊上,隐约可见Government Conference Centre的字样。一打听才知,这里原是渥太华的火车站,有百多年历史,而我们窗下的河边大道原是一条条铁轨。
如今的运河沿岸地区,是闲来信步、进而认识这座城市的好地方。那家水岸餐厅名为Le Café,可直通国家艺术中心。不同于桥这头的柔美,桥的下游,运河尽显阳刚的一面。从桥底到运河汇入渥太华河的河口,不过一两百米的距离,但落差极大,所以,整个河段就是一级级的船闸。河道两岸高耸,左岸即为国会山,像是大多数初来这座城市的人一样,国会山也是我们到访这座城市的首站。
从国会山下来,沿桥头拾阶而下,一艘游艇正在一级级的船闸中缓缓下降。河谷中惟一的一座房子,是名为Bytown Museum的博物馆。By是英军一位中校的名字,他同时也是英国皇家工程师,当年,里多运河就是由这位John By中校在复杂的地形中主持开凿的。运河是如何开凿的,是如何改变这座城市的?这座古老的房子里存有真实的记录。
深深河谷
右岸不远处,还有一处以By中校命名的去处不能错过:拜沃市场(Byward Market),是加拿大最古老的集市之一,1820年代,此地随运河而兴起并同样由By中校规划建成。当时,从事伐木、运河开凿等工作的新移民,以及因此而聚集的铁匠、鞋匠、裁缝、小酒馆和风月场所等,在这个距离运河口不远的地方交易、取乐,促使这里发展成为整个渥太华的中心。
渥太华河也不平静,还是在市区,在上游一些的地方,宽阔的河面骤然变窄,河水从几座小岛中穿过,我们从加蒂诺公园驾车回程的路上,站在紧邻瀑布的下游的桥上远远望去,瀑布蔚为壮观。想当年,那些从渥太华河上游来的木材,漂流至此,也要从这座瀑布一跃而下?
离开渥太华的前一天下午,在加蒂诺公园,我们像陶渊明一样误入一片世外桃源,那是公园中一个叫做Meech的狭长湖泊。山谷中,湖边几座水边木屋,两个家庭躺在水上晒太阳,孩子们则在打水仗。北美的夏天,美而短暂,我要是住在渥太华,我一定要在这山里、这湖边,拥有一座自己的木屋。开车回程的路上,夕阳西下,三三两两的人,从城里的方向迎面而来慢跑进山。看着他们,突然有种想留在这座城市念头。